新闻资讯
生前人民教师,逝后“大体老师”
发布时间:2024-12-16      浏览次数:

这是一场特殊的告别

没有葬礼 没有挽联

      12月5日傍晚,退休教师蒋泉因病去世,享年63岁。按照他的遗愿,蒋泉的家属联系到椒江区红十字会,于当晚完成眼角膜捐赠,次日完成了自愿遗体捐献交接仪式,未来他将作为“大体老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用于病理、解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至此,蒋泉成为椒江第9位遗体捐献者,第15例眼角膜捐献者。

640(1).jpg


遗体捐献
让生命拥有宽度和温度


退休前,蒋泉是一名兴趣爱好广泛的初中语文老师,喜好篆刻、书法、旅游、摄影,在钢琴、笛子等乐器上也有涉猎。长期以来,蒋泉一直致力于公益活动,二十几年的献血,让他拥有一张光荣的“浙江省无偿献血荣誉证”。工作之余,他喜欢看新闻,在看到亡故后身体组织捐献可以延续生命、救人的报道后,便萌生了捐献眼角膜和身体器官的想法。

0.jpg

今年4月17日,蒋泉不幸查出了胃癌晚期,正当家人都在为他的病情着急时,他却在可惜身体组织不能捐献了,但与此同时,他了解到癌症病人可以进行遗体捐献,也知道我国医用遗体的不足,在详细了解捐献流程后,他毫不犹豫地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公众号上登记并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成为编号W33100424005146号志愿者。


蒋泉说,人生最后一班列车已踏上,病情上尽人事听天命,终点可见。生命的长度就在那里,但是宽度、温度在自己手上。为了捐献遗体,他努力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在他的一再坚持下,家人选择理解并尊重他的选择。


“大体老师”
无私浇灌他人健康之树



虽已在网上完成捐赠登记,但蒋泉还是不放心,通过多方询问是否可以定向捐赠至浙江大学医学院,在得到准确的答复后,心里才踏实下来。


那么,蒋泉为何执着于浙大医学院呢?事情还要源于多年前他送儿子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时曾感慨的“我要是也能在这样的学校学习就好了”。他曾笑着和医生说,这辈子当语文老师教出了很多大学生,但自己没上过名牌大学,希望人生谢幕后能去一所“厉害”的学校。


“他一直非常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对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而感到骄傲且自豪。”在60岁这年,他决定主动延迟退休一年,就是为了完成自己讲台上站满40年的心愿。

640.jpg

正如镌刻在浙江大学医学院“无言良师”碑上的颂词,“他们的生命已然终结,却无私地浇灌着他人的健康之树;他们的躯体或许不再完整,却时刻庇护着他人的生命周全”——身前在那一方小小的讲台上,蒋泉用粉笔书写知识的奥秘,为学生答疑解惑;身后沉睡在解剖台上,他用躯体馈赠给医学蹒跚前行、人类求觅健康之路。这也是蒋泉第二段教龄的开始,传承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直面病魔
让人生少留遗憾


与大部分癌症病人不同,蒋泉从始至终都要求医生和家属不要对他隐瞒病情,他说初听病情确实很难接受,但作为病人,也应该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在得知自己无法接受根治手术的情况下,他带着“带瘤生存”,延长生存期的治疗目标,积极配合医疗团队,接受正规的化疗、免疫以及介入止血等综合治疗,一线治疗期间病灶得到了良好控制。状态显著好转的蒋泉得以在治疗周期间隙,在家人的陪伴下开始“圆梦”:他们一起拍摄全家福,将瞬间定格成永恒;他们一起去旅游,在向往的地方饱览美景;他整理书法作品,手写遗嘱,慢慢地和这个世界告别……他说,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充分安排剩余时间,尽可能地减少人生遗憾。

640 (1).jpg

蒋泉老师的书法作品


11月,随着新的治疗周期展开,蒋泉再次入院,他的病情急转直下。但他始终有着自己的骄傲和执着,能自己做的事情决不假手他人,哪怕在肝衰竭后最艰难的几天,他都自己喝水、起床,尽量不让其他人插手。他也反复告诉家人,不要过度医疗,人生总要谢幕,要尊重生命的尊严,学会告别。他始终觉得生前重过身后,他在遗嘱上写下了“不举行任何的丧葬仪式,不留存骨灰”的想法。




他的捐献
是开始,也是延续



“老蒋,今天感觉怎么样啊?”在台州市立医院肿瘤介入科里,医生和护士都亲切地喊他“老蒋”“蒋老师”。“谦逊有礼,温文尔雅。”台州市立医院放疗介入科夏贤武主任医师是蒋老师的主管医生,他用8个字来概括眼中的蒋老师。“蒋老师是今年4月17日第一次住进我们科室,一眼看上去,是个帅气的大叔,戴着帽子,穿着中山装,个子高高的,身体看起来很健康。为人和蔼可亲,知识渊博,谈吐中带着儒雅的文人气质。每次和他的交谈中,都感觉他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市立医院放疗介入科护士长张琴说,作为一名癌晚期患者,他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所有志愿活动,熟知安宁疗护,希望自己临终前能没有痛苦、有尊严地离开。

640 (2).jpg

正在写感谢贺卡的蒋泉老师

640 (3).jpg

蒋泉老师亲手写的感谢贺卡


11月28日,张琴代表科室,送了一张贺卡给蒋泉,对他的坚强表达感动。让他们意外的是,30日晚上,他们收到了蒋泉亲手写的感谢贺卡。当时,蒋泉写字已经非常艰难,感谢贺卡虽然不到50个字,却是他打了3次草稿,用了6个小时才完成的。那时,距离他离世不到5天。因着一颗感恩的心,一位病势垂危的老人,用他颤巍的双手,倾注力透纸背的谢意,凝就归霞满天。


12月5日16时30分,蒋泉最终还是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不舍中离开了。“他已经比太多的病人要好太多了,没有缠绵卧榻,没有过度医疗,没有插管,按照他的要求,有尊严地、体面地、无痛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蒋泉家属说,纵有万般不舍,家属还是尊重他的遗嘱,第一时间联系了椒江红十字会和浙江大学医学院完成了眼角膜捐赠和遗体捐赠。

640 (4).jpg

住院期间和医护人员及志愿者合影


“希望能用自己的一点微光,去照亮黑暗中前行的路,感染身边的一些人,哪怕就只有一点点就足够了。”在他的影响下,一双儿女还有两个妹妹都在网上登记成为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未来也许还会有更多的人。” 蒋泉家属说,“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在这个世界记得他的人越多,在那个世界就不会消失,就让更多的人记住他吧。”

繁星点点,各耀其芒

至善之念,共映苍穹

送别这位无私的捐献者

一路走好!


如果您也愿意成为人体器官

(遗体、组织)捐献志愿登记者

可通过以下方式加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微信公众号,点击“志愿登记”,进行器官和遗体(组织)捐献志愿登记。

6410.jpg

咨询电话:椒江区红十字会  0576-89063867

《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规定:公民对已经表示捐献其人体器官的意愿,有权予以撤销。